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以下簡稱“全會”)提出,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牽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增強綠色發展動能。
“兩山”理念之于中國,為何如此重要?時間訴說著答案。
今年正是“兩山”理念提出20年。20年,從余村到全國再到全球;從礦山治理,到能源轉型,再到建設生態文明,“兩山”理念引領中國走出了一條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協同路徑,深刻改變了中國的發展軌跡與生態面貌,也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全球探索凝聚共識、指明路徑。
從浙江到世界
“兩山”理念蘊含著中國探索能源綠色發展轉型的成功實踐。浙江安吉余村,曾經的“石頭經濟”讓村莊滿目瘡痍,踐行“兩山”理念后,當地關停礦山水泥廠,轉而依托清潔能源與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游,實現了從“賣石頭”到“賣風景”的蛻變。
這種“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思路迅速在浙江全省鋪開。在寧波海曙,李岙村將陽光“披”在屋頂,家家戶戶把天賜的能源轉化為“陽光存折”;在麗水遂昌,儲能“小柜子”蘊藏著“大能量”,將峰谷電能巧妙調度;在溫州,建成了海島“風光儲氫”一體化示范……一個個案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能源轉型樣本。
由點及面,由內而外,由淺入深,“兩山”理念為全國能源轉型提供行動指南。從三江源輸電鐵塔上為鳥類搭建的“生命鳥巢”,到庫布其“以光鎖沙”治理荒漠化,再到格爾木的高原清潔能源基地,一個個實踐將能源開發與生態保護有機融合。
從一村到千萬村,從浙江到全國,“余村”的故事,正在被重新定義,它不再只是一個地名,而是一種力量。如今,余村模式正走向世界。在國際舞臺上,中國基于“兩山”理念的能源解決方案為全球提供新選擇:我們向發展中國家輸出光伏風電技術,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綠色能源項目。這種“不搞先污染后治理”的轉型路徑,打破了傳統發展模式的桎梏,為全球能源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
“‘兩山’理念深刻闡明環境保護不是發展的制約因素,而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石,獲得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環境基金、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的高度評價和認可。”聯合國駐華協調員常啟德的話極具代表性,他表示,聯合國與中國正攜手推進氣候適應、綠色創新合作,推動南南合作,助力實現包容、綠色、公正的可持續未來,“讓我們秉持‘兩山’理念,并以此為指引,為人類和地球的未來指明切實可行的前進方向。”
“兩山”理念所蘊含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合作共贏的思想,為解決全球性環境問題,建設清潔美麗、綠色低碳、生態友好的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
從“黑色”到“綠色”
“兩山”理念的重要實踐突破,體現在推動能源發展從“黑色礦山”向“綠色賽道”的根本性轉變。
過去,我國能源發展長期依賴煤炭等化石能源,不僅導致生態環境的惡化,還帶來資源枯竭與安全保障的雙重壓力。踐行“兩山”理念20年來,這一局面得到了根本性扭轉:全國清潔能源裝機占比從2005年的23%提升至2025年6月的超過60%,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較十年前增長了10倍,能源結構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在當前社會總用電量中,每三度電就有一度是通過風力、太陽能和水力等可再生能源產生。
“十四五”前四年,全國能耗強度累計降低11.6%。尤其是浙江,描繪出一條經濟與環境協同并進的高質量發展曲線,20年來,其以全國1.1%的土地和3.4%的能耗,創造了全國6.7%的GDP,而單位GDP能耗與碳排放則分別大幅下降38.4%和56.0%,實現了“金線”上揚與“綠線”爬坡的完美雙贏。
綠色能源新賽道,我國展現出蓬勃活力。在技術創新驅動下,光伏電池效率突破34.8%,海上風電單機容量達26兆瓦,均刷新世界紀錄。如今,我國形成從硅料、組件到系統集成的光伏全產業鏈,全球市場份額占比超80%。能源產業的綠色轉型不僅帶來生態效益,更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2024年我國綠電交易超2300億千瓦時,綠證交易達4.5億個,綠色市場機制日趨成熟。
“十四五”時期,我國能源發展呈現“供應量足價穩”“綠色轉型加速”“科技創新突破”“改革持續深化”四大特點,為世界能源轉型提供了中國方案。
展望“十五五”,伴隨我國公布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能源結構將進一步深度重塑,清潔能源電力將不再是能源系統的“補充”,而是當之無愧的“主體”。產業體系將全面煥新,一個從高端制造、智能網聯到綠色基建的龐大產業集群已經誕生,全國碳市場覆蓋主要高排放行業,將加速引導資本流向綠色低碳領域,倒逼傳統產業完成一場脫胎換骨的技術革命。預計到“十五五”規劃期末,絕大部分新增用電需求將依靠新增的清潔能源發電來滿足,清潔能源之光照亮億萬家庭。
隨著“兩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綠色將不再僅是發展的約束條件,還將扮演內生于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為中國式現代化奠定堅不可摧的可持續發展基石。
從歷史到未來
“兩山”理念在中華大地的生動實踐充分證明,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非但不會阻礙高質量發展,反而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只有依靠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才能實現。
回看來時路,伴隨改革開放的春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兩山”理念摒棄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學思維方式,深刻揭示了二者內在統一的辯證關系。這一重要理念深刻表明,生態本身就是經濟,揭示了“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內在統一性,明確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是共生關系。同時,“兩山”理念堅持保護優先、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求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讓生態環境保護內生于經濟增長的過程中,實現生態增值、產業增效、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今天,中國已構建起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以貢獻全球1/4新增綠色面積成為“增綠”最快最多的國家,是世界綠色發展的堅定行動派、重要貢獻者。2016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報告,宣介中國生態文明之道。“兩山”理念的世界影響持續深化拓展。
20年來,“兩山”理念始終與能源發展的歷史進程同頻共振。從最初引導地方擺脫資源依賴,到如今指導全國推進能源轉型和體系變革,理論內涵不斷豐富。我國能源發展實現了從“被動治污”到“主動轉型”、從“局部試點”到“系統推進”的歷史性轉變,為“十五五”時期邁向“深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0年來,“兩山”理念指明了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協同的可行路徑,重塑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同共進的新模式,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著中國的智慧與力量。
展望“十五五”及更遠的未來,“兩山”理念必將推動全球能源綠色轉型的共同行動,將“精彩的中國故事”轉變為“可行的世界方案”,引領人類社會從工業文明走向生態文明,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賦能世界現代化,造福世界各國人民,助力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