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日報7月6日電(記者 劉志華)當前,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實現綠色復蘇發展已是全球發展共識和義不容辭的使命。如何構建綠色低碳的技術創新和制造產業體系,備受各界關注。為助力制造型企業綠色低碳轉型及可持續發展,促成中外優勢資源及技術互鑒,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于2023年7月6日在北京舉辦第二屆碳中和國際合作論壇。
中國機電商會會長張鈺晶、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級專務王旭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鄭海濤、氣候工作基金會中國區主任、前聯合國秘書長辦公室氣候變化與南南合作高級政策顧問張曉華、諾貝爾可持續發展基金會董事會主席彼得·諾貝爾等20余位嘉賓分別演講。機電商會會員單位、綠色低碳國際合作委員會成員單位,有關國家駐華使館、在華商協會代表及會員單位,金融機構、智庫等150余家單位、240余名嘉賓出席現場活動。論壇得到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氣候工作基金會的大力支持。
論壇與中國機電商會綠色低碳國際合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年會同期舉辦,由開幕式、專題研討及企業展示等環節構成,內容涉及全球展望、產業研判、創新實踐、低碳商機等。中國機電商會副會長劉春主持開幕式等環節。
張鈺晶會長在致辭中介紹了商會在落實國家“雙碳”戰略、推動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方面開展的工作。他表示,當前全球實現碳中和還面臨著諸多挑戰,例如實現凈零排放核心技術挑戰、新能源產品供應鏈挑戰和全球資源協同挑戰,而立足于中國,如期實現碳中和同樣任重道遠。尤其是,如何平衡降碳減排與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關系,要堅信綠色低碳發展并不僅停留在概念與理論上,而應當反映在產品、技術、管理、市場、投資、金融、貿易等各個層面。
他認為,當前,中國企業對氣候變化和綠色低碳發展的意識逐漸增強,但大多數企業還沒有制定頂層戰略,缺乏堅定的執行動力,對綠色低碳轉型路徑的認識還不清晰,缺少與成功企業對接的機會。他希望通過本次論壇更好的宣傳當前全球碳中和的戰略意義和最新政策,介紹能源轉型、綠色金融在碳中和進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企業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責任意識,更重要的是邀請委員會的企業分享在綠色生產、綠色供應鏈、數字化轉型、新能源場景應用、氫能技術、產品碳足跡認證等優秀實踐和解決方案,以便大家交流互鑒,推動合作,共謀發展。
王旭升副總經理級專務在發言中表示,綠色發展將成為未來各領域競爭的基本門檻,綠色低碳發展是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先決條件,甚至關乎企業的生存權利,在綠色低碳上率先突破,將成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核心要素。他介紹了通用集團在綠色產業化、產業綠色化、產品碳足跡管理、資源循環利用、共建綠色“一帶一路”等方面開展的工作,提出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取得實效要把握好的三個環節:完善頂層設計,全面部署源頭降碳;加強技術創新,全面推進科技降碳;三是聚焦綠色產業,全面確保安全降碳。
鄭海濤副主任對論壇的舉辦表示祝賀并介紹了經開區發展所取得的成績。他表示,北京經開區匯聚了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的7萬多家企業,打造了四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北京經開區是改革開放的一個窗口,希望借本次論壇契機加強與相關行業的交流,推動經開區對外合作穩步前行。
氣候工作基金會中國區主任、前聯合國秘書長辦公室氣候變化與南南合作高級政策顧問張曉華先生在致辭中表示,氣候變化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嚴峻的全球性挑戰之一,全球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已上升1.2℃,減排行動刻不容緩。企業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最前沿,是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的主體。氣候競爭力已逐漸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可以通過制定碳達峰碳中和轉型路線圖,提升與國際接軌的氣候治理能力,加大低碳科技研發,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從而塑造企業氣候競爭力,實現企業和地球可持續繁榮。
彼得·諾貝爾主席在視頻致辭中對中國企業如何更好地融入全球綠色發展趨勢提出建議。他表示,企業應在生產運營采用可持續工藝流程,投資清潔可再生能源促進低碳經濟社會發展,優化資源利用及推動循環經濟體系建設,積極參與環保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加強透明度、問責制和第三方認證,同時加強與國際合作伙伴和組織的合作與知識共享、參與全球倡議等以促進創新發展。
2021 年 10 月,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在北京成立綠色低碳國際合作委員會,旨在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助力全球實現碳中和目標,促進國內外重點行業綠色低碳及可持續發展。據了解,委員會秉持開放、創新、合作、前沿、國際化的理念,積極開展政企對話、行業交流、企業上下游對接、信息共享及金融合作等重點工作。2022年,委員會打造上線了碳中和服務平臺,旨在為中外企業提供綜合性綠色低碳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