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能耗雙控”到“碳排放雙控”的制度躍遷
2025年11月1日,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講話中再次強調,中國自5年前宣布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來,已經建成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等產業蓬勃發展。中國已經提交應對氣候變化2035年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將全面實施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
(1) 什么是“能耗雙控”? “能耗雙控”指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于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旨在推動能源節約與高效利用。能源消費總量是一定時期內某地區各行業和居民生活消費的能源總和;能源強度即單位GDP能耗,反映單位經濟產出的能源消耗水平。 (2) 什么是“碳排放雙控”? “碳排放雙控”是指對碳排放總量和強度的調控。碳排放總量為特定時期內區域或企業直接與間接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碳排放強度為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體現經濟活動的碳效率。我國在“十二五”規劃中首次將碳排放強度作為約束性指標。 (3) “能耗雙控”為什么要轉向“碳排放雙控”? 2023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明確逐步推進此項制度轉變。“能耗雙控”雖已形成較為成熟的省域目標管理機制,但在“雙碳”目標提出后,其局限性逐漸顯現: 能耗總量控制未區分能源種類,同時約束化石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消費,不利于發揮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區的發展潛力; 能源消費統計范圍存在爭議,如部分作為原料的能源也被納入考核,影響化工等基礎產業; 當前全球氣候治理的緊迫性要求聚焦碳排放控制,而不僅是一般性能源節約。溫室氣體排放還涉及工業過程、農業活動等非能源排放源,需系統納入管控。 從“能耗管控”到“碳排放管控”,是我國發展戰略緊迫性從“能源約束”轉向“碳排放約束”所致,抓住了“碳排放”這個牛鼻子就能同時解決“氣候治理”和“能源短缺”兩個問題。要知道我國是多煤少油貧氣的國家,大部分燃油和天然氣都依賴于進口,如果因為進口能源受限被迫限產停電,等于掐住了咱們發展的喉嚨。同時歐美發達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對發展中國家的限制政策如碳關稅等,這些都倒逼著我們進行能源結構的轉型與產業綠色轉型。通過發展新能源、推廣綠色技術,不僅能保障自身能源發展需求,還能在未來的全球綠色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 (4) 兩者的聯系和區別是什么? 二者既一脈相承又有所區別,體現了從控制能源消費向直接約束碳排放的轉型趨勢。
能耗雙控與碳排放雙控的聯系

能耗雙控與碳排放雙控的區別

總體來說,實施“碳排放雙控”的前提是要做好相應的基礎能力建設,關鍵是完善我國各級政府部門在碳排放數據核算上的基礎能力,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明確考核的主體、范圍、內容、數據來源、核算方法、考核機制等方面。未來需要進一步加強“能耗雙控”和“碳排放雙控”的政策協同,形成合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2.“1+N”政策體系的治理邏輯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
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代表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方向,是保護地球家園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動,各國必須邁出決定性步伐。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
https://www.gov.cn/xinwen/2020-09/22/content_5546168.htm
“3060”目標隨后被納入“十四五”規劃和 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碳達峰”和“碳中和”正式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為此我國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1+N”政策體系是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頂層設計與行動框架。其中,“1”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作為統領性文件,明確了總體目標、實施路徑和重點任務,提出10方面31項重點舉措,并分階段設定主要目標: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80%以上,實現碳中和。
“N”是指各部門和地方政府為落實《意見》要求而制定的具體實施方案,涵蓋能源、工業、交通、城鄉建設等重點行業,以及科技、財政、統計等支撐體系。其統領性文件為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該方案明確了碳達峰十大行動,包括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節能降碳增效行動、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城鄉建設碳達峰行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各地區梯次有序碳達峰行動。各地和各部委也據此出臺相應的地方與行業碳達峰方案,共同形成多層次、全領域的政策部署。
“1+N”體系通過目標分解、產業結構優化、科技支撐和政策協同,系統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該框架體現了中國將雙碳目標融入高質量發展全局的決心,也展現其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負責任大國擔當。
3.結語
雙碳之路,既是關乎生態永續的必由之路,也是重塑發展格局的戰略之舉。從政策框架搭建到制度創新突破,中國用實際行動踐行氣候承諾,既為自身發展筑牢綠色根基,也為全球氣候治理提供東方智慧。未來,隨著各項舉措深度落地,綠色低碳將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鮮明底色,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篇章。